会计学(专升本)专业介绍
2024-07-15
一、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会计学
所属学科门类(本科):经管类
学位授予门类(本科):管理学
二、教育类型和学制
(一)学习形式: 函授
(二)招生对象: 社会考生
(三)层次:专升本
(四)学制:2.5年
三、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素质较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会计基本理论、熟悉会计基本技能,懂得国家财经法规、掌握网络会计技术的会计人才。
四、培养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宽广的胸怀和创新意识。
2、具有科学与人文基本素养,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审计学、统计学的专业知识。
4、熟悉国家的会计法规体系。
5、具有会计、审计、统计业务水平和相关能力。
6、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方法和动手能力。
五、毕业与证书授予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并达到其他相关毕业要求,即可获得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文凭。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核心课程及说明
(一) 《西方经济学》
课程目标:《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本课程主要进行西方经济学理论和实务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经济分析的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分:3
课程主要内容:该课程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体系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学生通过对微、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了解其基本内容和体系,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从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 《企业管理》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现代管理知识素养以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成功的管理经验,培养和提高学生企业管理的素质和能力,最终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课程学分:3
课程主要内容:该课程主要介绍企业的法律形式和组织结构、管理的性质和职能,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初步掌握企业经营战略、经营决策、市场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生产运作与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企业管理创新等知识。
(三) 《货币银行学》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教授有关金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让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现代货币金融范畴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主要西方国家货币银行制度的发展演变,并结合实际了解当前国内外货币金融领域新问题、新现象和新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架构,既借鉴外国经验,又紧密结合中国国情,使所学知识具有更加广泛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课程学分:3
课程主要内容:该课程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为基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和方法论,研究有关货币、信用、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运行、宏观金融调控等经济金融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同时介绍了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及国际金融的创新与发展。
(四) 《税法》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税收法律制度基础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理解并掌握各种税收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全面把握我国现行各税种的计税依据、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各税种的应纳税额,从而具备对实际经济业务中涉及税收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法概论、流转税类的增值税法、消费税法及营业税法、所得税类的企业、所得税法及个人所得税法等,将根据理论知识选择相关税收实际工作的案例,讲解其具体应用。
(五) 《基础会计》
课程目标:《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运用各种会计的基本方法对会计的对象进行核算、监督和分析,为学习其余专业课程奠定所必须的基础。
课程学分:5
课程主要内容: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任务及核算方法;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账户对照关系和会计分录;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六大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凭证的意义与作用;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账簿的试算与记账错误的更正;账簿的结账与对帐;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盘存制度、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会计报表的报送和审批;会计循环、会计核算形式;会计规范体系、会计法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等。
(六) 《统计学》
课程目标:《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数量性的特征。它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当前社会经济实际和其他学科知识,具体落实各种概念、范畴和统计计算的方法。该课程计算方法较多,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是该门课程教学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理解统计这种认识工具的特点、内容和方法,弄懂各种概念、范畴等基本知识,掌握并联系实际应用各统计分析方法。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该课程以现代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基本结构,为提供统计信息、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决策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主要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数列、统计指数等内容。
(七) 《市场营销》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较为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性,全面了解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购买行为、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以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实践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该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即,在特定的市场营销环境中,企业以市场调研分析为基础,为满足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所实施的以产品、定价、地点、促销为主要决策内容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及其客观规律性。
(八) 《审计学》
课程目标:《审计学》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以审计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务,并培养审计业务操作技能,以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该课程主要包括审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性质、审计程序、目标和方法、审计报告等内容,重点讲授报表审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和运用框架、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思路、各业务循环审计中对上述思路和框架的运用、审计报告等。
(九) 《财务管理》
课程目标:《财务管理》是一门以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益的分配为框架,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等理论问题以及预测、计划、控制、分析等业务方法的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理财意识,使学生懂得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的重要的实践意义,培养和提高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好的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学分:5
课程主要内容:该课程将系统介绍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报酬、财务分析、财务计划等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而介绍企业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分配决策以及日常资金管理等理论和实践、期权及其在财务管理中应用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等内容,以拓展学生理论视野。
(十) 《管理会计》
课程目标:通过《管理会计》的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以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关成本的分类;成本性态的分析与应用;本-量-利关系解析;吸收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利润规划;标准成本和平衡计分卡;弹性预算和间接费用分析;分部报告和分权制;决策相关成本等。
(十一)《成本会计》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知识,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成本核算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及成本分析的方法等,掌握成本核算的一般要求及费用的分类,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并熟悉成本的分析方法。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该课程是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从成本计算方法的通用性出发,以生产过程最为典型的工业企业为例,重点讲述成本会计的涵义、对象、内容和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详尽阐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费用核算、直接人工费用核算、折旧费和其他费用核算、辅助费用核算、制造费用核算、损失性费用核算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核算,并全面介绍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和企业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十二)《会计信息系统》
课程目标:《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研究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会计信息输出等方法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会计,应用分析和设计工具正确地描述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的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处理流程,根据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需要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并为不断完善和创新会计核算与管理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学分:3
课程主要内容:该课程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化概论、账务处理与总账子系统、购销存与收付款核算、工资核算与固定资产核算、会计报表编制等内容。
(十三)《会计电算化》
课程目标:《会计电算化》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到企业会计电算化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熟练操作该课程所提供财务软件解决日常财务核算问题;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主要功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电子表格软件解决工作中的财务数据分析问题。
课程学分:3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会计实现电算化的意义、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结构及有关概念,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等。
(十四)《中级财务会计》
课程目标:《中级财务会计》是为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运用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并熟练编制相关财务报表,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会计一般问题的能力,以较好地适应从事企业日常会计工作的需要。
课程学分:5
课程主要内容:该课程在财务会计学科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既是对会计学原理的具体运用,又是进一步学习高级财务会计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主要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对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方法等。
上一篇:机械工程(专升本)专业介绍
下一篇:工商管理专业